跳至主要内容

《交收东三省条约》是光绪二十八年三月初一日(1902年4月8日),

 交收东三省条约》是光绪二十八年三月初一日(1902年4月8日),俄国驻华公使雷萨尔与大清外务部大臣奕劻、会办大臣王文韶在北京签订的关于俄国从中国东北撤出占领军的条约。又称《俄国撤兵条约》。

交收东三省条约》是光绪二十八年三月初一日(1902年4月8日),俄国驻华公使雷萨尔与大清外务部大臣奕劻、会办大臣王文韶在北京签订的关于俄国从中国东北撤出占领军的条约。又称《俄国撤兵条约》。
中文名
交收东三省条约
别    名
《俄国撤兵条约》
签订时间
1902年4月8日
签订双方
清朝和俄国

背景及内容

编辑 语音
日俄战争历史图片
日俄战争历史图片(3张)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后,沙俄以保护东三省铁路及其他权益的名义,乘机出动十几万军队,占领中国东北全境,企图兼并中国东三省。
辛丑条约》签订后,八国联军陆续从北京撤走,交收东三省事宜再次提上日程。沙俄一再制造借口,不肯从东北撤兵。东北人民展开武装抗俄斗争,英﹑美﹑日等国也以利害冲突,出面干涉,德国、法国也表示反对,要求俄国从东北撤兵。
沙俄在国际的强大压力下,被迫于1902年4月8日在北京与清政府订立《交收东三省条约》。共四条:①东三省各地“一如俄军未经占据以前,仍归中国版图及中国官治理”。②“如果再无变乱,并他国之举动亦无牵制”,俄国军队在一年半内分三期全部从东北撤走。③俄军撤退前,清政府在东北“不另添练兵”;撤兵后,驻东北军队人数应随时知照俄国;④俄国交还山海关营口新民厅沿线铁路后,清政府应给予“赔偿”。

违约影响

编辑 语音
第一期撤军如约实行,沙俄撤走在奉天省(今辽宁)辽河以西的军队。但1903年4月第二期撤兵时却违约不撤,反而于1903年4月18日照会清廷外务部另提所谓“七项撤军新条件”(其中有“列强势力不得进入满洲”、“俄国参与北满行政管理”等变相独霸中国东北的条款)并重新占领沈阳,俄国沙皇又任命阿列克塞耶夫为远东总督妄图霸占东三省进行统治。在接到沙俄所谓的“七项撤军新条件”的第二天,清廷外务部官员将俄国“七项撤军新条件”透露给了日本驻华外交官。日本在英﹑美等支持下,与俄国进行交涉,要求俄军撤退。俄国拒不撤军,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拒俄事件,俄日矛盾亦日益加剧,终于导致了1904年2月日俄战争(日本语:日露戦争,假名にちろせんそう)爆发。 [1] 
参考资料
  • 1.  《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签订的背后,《文史天地》 2008年第6期 ISSN 1671-2145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景教与祆教及摩尼教并称“唐代三夷教”。

明朝 天启 五年(1625年), 西安 掘出一块石碑,正面写著“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并颂以1780个 汉字 ,另附数十字 叙利亚文 ,引起当时传教士轰动。现时景教在中国的早期历史,大多以此作为引证。据石碑所载, 唐 贞观 九年(635年), 大秦 国有大德 阿罗本 带来经书到 长安 ,由历史名相 房玄龄 迎接,获 唐太宗 李世民接见。自635年开始,景教在中国顺利发展了150年,与 祆教 及 摩尼教 并称“ 唐代三夷教 ”。

历史资料中心,欢迎参与合作整理

 历史资料中心,欢迎参与合作整理 《历史:中国现代史史料文摘》(国际中文学院历史研究会中国历史资料中心 (zgxds.blogspot.com) 《历史:中外交流史》(国际中文学院历史研究会中外交流史) (zejls.blogspot.com) https://qingmominchu.blogspot.com/ 《历史:清末民初历史文摘》国际中文学院历史研究会中国历史资料中心 qingmominchu.blogspot.com https://qinchuhanlishi.blogspot.com/ 《历史:秦楚汉及先秦历史文摘》国际中文学院历史研究会秦楚汉历史资料中心 qinchuhanlishi.blogspot.com https://ahwz.blogspot.com/ 《历史:安徽文史资料》(安徽文摘)(国际中文学院历史研究会中国历史资料中心安徽文史研究组)ahwz.blogspot.com https://lishiwenhua.blogspot.com/ 《历史文化文摘》国际中文学院历史研究会中国历史资料中心 (lishiwenhua.blogspot.com) 国际中文学院官网 文化项目合作

任辅臣 崔秋海( 化名崔石泉、崔庸健)按照组织安排潜回东北发展组织,成立了实际是军政训练班的松东模范学

  共产国际从1919年成立始伊,就积极经略东北了,布尔什维克甚至在1917年夺取政权之前便在东北发展组织,任辅臣就是例子。 1927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崔秋海( 化名崔石泉、崔庸健)按照组织安排潜回东北发展组织,成立了实际是军政训练班的松东模范学校。 https:// kunlunce.net/e/wap/show.php https://www.kunlunce.net/e/wap/show.php?classid=140&id=136143 https://twitter.com/songcui6/status/1445487382707335180 九一八事變後,共產國際支持的抗日義勇軍經常在滿洲和華北交界處襲擊日軍,國民黨的當地政府和駐軍也暗中支持抗日武裝,這是日軍屢屢侵犯華北的主要原因,1933年的塘沽協定和1935年的何梅協定都是在北平天津附近設立非軍事區,對日軍而言是杜絕抗日武裝,對中國而言是防止日軍得寸進尺,占領北平天津。 九一八事變後,共產國際支持的抗日義勇軍經常在滿洲和華北交界處襲擊日軍,國民黨的當地政府和駐軍也暗中支持抗日武裝,這是日軍屢屢侵犯華北的主要原因,1933年的塘沽協定和1935年的何梅協定都是在北平天津附近設立非軍事區,對日軍而言是杜絕抗日武裝,對中國而言是防止日軍得寸進尺,占領北平天津。 在台灣國史館檔案中可以看到,在華北衝突中日方的抗議和不滿都是有充分的理由的,比如河北省教育廳在中小學教育中宣傳反日的内容,國民黨的縣政府暗中支持抗日武裝,中統控制了天津的保安,天津就發生了暗殺親日報紙總編的事件,多起日本人被殺事件,等等,所以華北衝突中中方有相當大的責任, 責任最大的就是蔣介石,蔣自濟南事件後就每天在日記中寫【雪恥】二字,説明蔣個人的仇日情節,九一八事變後蔣成立的第一個特務組織-力行社,就是針對日本,還有國防設計委員會,秘密在淞滬周圍修建軍事工事準備與日一戰,等等,都是在準備對日戰爭。當然防人之心不可無,關鍵是日本是不是想侵略中國? 中國是不是有能力進行對日的戰爭?1927年蔣介石下野訪日,時任首相的田中義一與蔣密談3小時,田中警告蔣不要北伐,更應該防範共產黨,蔣得出的結論是日本更關心其在華的經濟利益,日本已進入資本主義社會,經濟是日本最核心的驅動力,但是聯俄容共後的國民黨高舉反帝的大旗,把中日衝突歸結為主權衝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