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 華中戰局 ◆◆◆ 中原會戰 ◆◆◆ 抗日戰爭 • 史事拾遺 ◆◆

 

◆◆ 華中戰局 ◆◆
·廖明哲: 我經歷過的戰爭•抗日戰爭湖北作戰
·孔令晟: 西峽口抗日之役
◆ 中原會戰 ◆
·石 覺: 中原會戰憶往——兼述奸匪毀謗我部國軍伎倆
民國二十八年八月一日,我率部由澠池渡河入中條山,至三十一年五月初旬,由大行山經修武洛陽,調職成都中央軍校教育處長,計在晉東南敵後,遊擊三個整年,吃的是小米包穀(玉蜀黍),穿的是一襲灰布軍服,睡的是一扇門板,隨身別無長物,唯有一把手槍,吃盡苦頭,歷盡艱險,但是,爲反抗日寇侵略,爲民族國家爭生存,我的意志無比堅強,我的精神無比興奮!
當時第二十七軍所屬,除預備第八師外,軍長是範漢傑,現被俘陷匪區,其餘兩師,爲第四十五師師長劉進,第四十六師師長黃祖勳,後來因剿匪失敗,都被共匪殺害。
三十餘年來,那時之二十七軍的軍師長,祗剩下我一人了,囘憶在晉東南遊擊情形,猶歷歷在目,茲特將記憶所及,照實寫出來,作爲史學家抗戰時期參考資料,並作爲在晉東南壯烈殉國同袍之紀念。……
陳素農: 憶抗戰——淞滬戰役至南丹戰役前後的經歷
◆◆ 抗日戰爭 • 史事拾遺 ◆◆
·陳素農: 憶抗戰——淞滬戰役至南丹戰役前後的經歷
◆◆ 抗日戰爭 • 西南戰局 ◆◆
◆ 貴州戰事 ◆
·孫元良: 抗日獨山之役
……每天出現十幾名死者,必須予以火化。可是只要冒出一絲絲的烟火就會成為美國飛機攻擊的目標。為此,連做飯時都不能冒出一絲的烟霧,更何况要把遺體全部火化,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加上還有燃料的問題。到達後的第二天,就被命令去“收集遺骨”。說穿了就是用刺刀把手掌割下來的工作。夜裏,和森井一等兵到屍體停放處去。白天不能作,不能冒出煙來。這一天死者有十人,森井準備了從庶務室領來的寫着部隊名、軍階、姓名的很大的“戰死者信封”。遺體都穿着軍裝。但因為營養失調,頭部顯得特别大,有張開着眼睛的,有像是要抓住天空似的舉着雙手的,真的是陰森可怕的情景。森井說着“看清楚了”,將大刺刀插入遺體的手腕關節處,約花了十分鐘把一只手切下來了。因死後已經過了幾個小時,没有出血。弄完六、七個人以後,他說道:“你也來一下。”我一躊躇,被森井申斥道:“又不是來做客的”。我惶恐地握住屍體的手,像冰那樣的感覺。因為是第一次,刺刀碰到骨頭,怎麽也切不断。等到終於切斷時,森井已經把剩下的全做完了。森井好像想趕緊做完去睡覺的樣子。因為我們下級士兵白天還有繁重的勞動……。在那裏,有用石頭叠起來用以焚燒手掌的爐子,在那裏面,將十個手掌擺好點上了火。脂肪一開始溶化時,那手還會動,好像是死者在招手似的。過了兩個小時左右,在燃燒盡了的爐子裏散亂着手骨頭。這些骨灰和遺物將一起被送到遺屬手中。因為每次都焚燒好幾個人的手掌,骨灰都是幾個人合在一起的東西。我想遺屬們都不知道,裏面還包含有同時死亡的戰友們的骨灰。這在當時也是没有辦法的事,這個工作每星期大概輪到一次。真的是很厭煩的工作。
前侵華日軍第一一六師團衛生一等兵
戰俘長谷川暢三憶湖南作戰
……中國人不小裏小氣。有着悠久的三千年的歷史。用中國話來說,“慢慢地”、“不要慌”,將此貫徹到底。可以說是“與我無關”的那種大陸式的氣度,有包容力。那是當了俘虜後纔感受到的。反過來說,若當了日本軍隊的俘虜的話,就要被活活的打死了。……成了俘虜後,感受到了中國的寬大氣量。對此,真是折服了。……我在被俘之前,輕蔑地瞧不起中國人那種“慢慢地”太過悠閒的樣子。如果中國,指的是漢民族能統一起來把政治搞好,會成為了不起的國家的。人口衆多,資源也豐富。對中國總覺得有親近感。或許是因為有過當俘虜的經歷,總覺得“中國真好呀”。有包容力,真的了不起。當然不是全部如此。一旦成了朋友,至死為止一直維持着信赖感。
前侵華日軍第五師團一等兵戰俘朝永吉郎
◆ 日本在中國 • 日軍戰俘往事 ◆
·[日]菊池一隆: 長谷川暢三氏訪談
·[日]菊池一隆: 松原健二氏訪談
·[日]菊池一隆: 渡部富美男氏訪談
·[日]菊池一隆: 朝永吉郎氏訪談
·[日]菊池一隆: 橋本雅雄氏訪談
·[日]菊池一隆: 木村福治氏訪談
◆◆ 日本在中國 • 台籍日本兵 ◆◆
◆ 日中戰爭 • 海南往事 ◆
·日軍•共軍•國軍——陳坤火的故事
·蔡新科先生訪問記
·黄顺铿: 日中战争海南营造往事
·黃金島: 海南島去來
◆ 日中戰爭 • 大陸往事 ◆
·賴木根先生訪問記錄
·陈正添: 日中战争前后的经历
◆ 南洋往事 ◆
·人肉的味道——陳鍊的故事
·去了海南島,又去新幾內亞——林居琳的故事
·柯景星先生訪問記錄
◆ 析世鑑 ◆
西元2012年年度推薦閱讀
全本徐恩曾先生反共回憶錄
在共產黨地下戰爭的種種活動中,文化運動是它最活躍、最成功的一環。
中國某些歷史家指出:過去幾千年來中國每一朝代的政權的建立和崩潰,知識分子的態度是起著主導的作用。因爲中國的教育不普及,知識分子在工農羣眾中受著極崇高的尊敬,工農羣眾的行動,向唯知識分子的「馬首是瞻」。因此,共產黨選定知識分子爲通向工農和青年的橋樑,不是偶然的。……但是由於輿論和學校是刺激人心最敏銳的兩個場所,當局因有所顧慮而始終決定不採取任何行動,尤其在學校方面,並且一再提示我,甚至連必要的調查工作,也恐引起事端,而主張謹慎將事。這實在使我喪氣,而共產黨方面正看穿政府這一弱點,反而故意常在學生羣眾中製造激昂緊張空氣來恐嚇政府,使政府對學生更感頭痛,更不敢有所舉動。這種情況,一直維持到政府自大陸撤退,始終沒有改變。所以自租界收回以後,各地的共產黨地下工作人員,常以學校爲掩護所,「學校是共產黨的另一租界」,遂成爲社會上極流行的評語。
這實是共產黨過去地下工作中的最成功的一幕。
……人們每以爲共產黨善於作地下活動,但中共的早期地下活動,可說是徹底失敗,後期的地下活動,雖有部分成功,但其成功的基礎,是建築在公開的政治保障上,如果它沒有獲得公開的存在的權利,同樣的不能展開地下活動,儘管他的方式怎樣改變。
使共產黨能「大量積蓄力量」的,使共產黨地下活動能進行長期滲透隱蔽的,是它自己所預計的「公開的、合法的」戰爭,換句話說,就是和國民黨再度攜手的「統一戰線」政策,這是共產黨造成今日地位的主要根源。
由於十多年來的實際體驗,關於舉世所焦心的如何應付國際共產黨的滲透進攻問題,使我產生了以下幾點不成熟的意見:
第一,共產黨是利用政治上的空隙而潜在滋長的,所以要根絕共產黨的發展,須積極的從政治上著眼,專憑「技術」或「武器」,不能根本解決問題。
第二,民主制度的本身,我們根本不應對它有絲毫的懷疑,但是有一不幸的事實,却須指出,就是敵人正在利用這個制度向我們的心臟部分進行滲透,如果我們自信自己的身體十分健康,不懼這此一紅色細菌的侵襲,在作者看來這是十分危險的。
第三,宣佈共產黨組織爲非法,是取締共產黨地下活動的先決條件,也是防止它迅速擴展的最有效手段,我們現在的觀念,已認識「天下共產黨是一家」,但在實際行動上,並不把他們當成一家,例如在某一地區我們已和共產黨兵戎相見了好幾年,但在自己內部却仍容許它合法存在,這是不合理的,我們在這方面吃過很多虧。
第四,根據在中國的經驗,每一共產黨並非人人都是堅定不移的馬列主義的殉道者,在某種壓力之下,他們是可放棄原來的道路跟我們來的,並且一經開始,便會如決堤之水,滔滔不絕地向我們湧來,抗戰前的中共是如此,抗戰後的江西共產黨也是如此,但是有一條件,必須從外面加以壓力,造成環境,若只是期待它的內部自然變化,將是一種幻想。
◆ 南府政要 • 徐恩曾 ◆
[列出本栏目所有内容]
欢迎在此做广告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历史资料中心,欢迎参与合作整理

 历史资料中心,欢迎参与合作整理 《历史:中国现代史史料文摘》(国际中文学院历史研究会中国历史资料中心 (zgxds.blogspot.com) 《历史:中外交流史》(国际中文学院历史研究会中外交流史) (zejls.blogspot.com) https://qingmominchu.blogspot.com/ 《历史:清末民初历史文摘》国际中文学院历史研究会中国历史资料中心 qingmominchu.blogspot.com https://qinchuhanlishi.blogspot.com/ 《历史:秦楚汉及先秦历史文摘》国际中文学院历史研究会秦楚汉历史资料中心 qinchuhanlishi.blogspot.com https://ahwz.blogspot.com/ 《历史:安徽文史资料》(安徽文摘)(国际中文学院历史研究会中国历史资料中心安徽文史研究组)ahwz.blogspot.com https://lishiwenhua.blogspot.com/ 《历史文化文摘》国际中文学院历史研究会中国历史资料中心 (lishiwenhua.blogspot.com) 国际中文学院官网 文化项目合作

沙赫特为什么求助于蒋介石?(3)

沙赫特为什么求助于蒋介石?(1) 2011年01月08日 10:50 分类:人文 阅读:2962 评论:0 大陆历史学者杨天石先生利用存档海外的《蒋介石日记》和《宋子文书信》内容,披露二战期间“蒋介石策动德军军队推翻希特勒”的“秘史”。台湾历史学者汪荣祖先生则撰文质疑蒋介石“策动德军倒戈”之说,并对德国反抗力量求助于蒋介石的可能性也持完全否定态度。 1934和希特勒一起阅兵的帝国银行总裁、帝国经济部长沙赫特。 现有史料不能证明“策反”说 历史学者杨天石先生利用存档海外的《蒋介石日记》和《宋子文书信》内容,披露二战期间“蒋介石策动德军军队推翻希特勒”的“秘史”。根据杨先生引用的史料,1941年,曾经留学慕尼黑、时任中国驻德使馆商务参赞的齐焌,在相熟的德国商界、军界和政界人物处得到德国内部反抗希特勒力量(以下简称德国反抗力量)的消息,并受前帝国银行总裁沙赫特之托转告蒋介石,希望中国政府能够派专人代表德国反抗力量联络英美。此后,蒋介石于1942年再度派遣齐焌前往瑞士,在日记中写下“运动德国军队倒戈”之语。1943年,蒋介石又在给宋美龄的电报中提及,希望宋向美国总统罗斯福介绍德国反抗力量的立场。 台湾历史学者汪荣祖先生则撰文质疑蒋介石“策动德军倒戈”之说,并对德国反抗力量求助于蒋介石的可能性也持完全否定态度。汪先生在文中称,“至于说德军要求蒋介石代向英美求和,更有违常识。反纳粹德军将领与敌方,尤其英国方面,早有管道,何须由蒋介石中介?固不必说当时之中国已自暇不顾,有何能力干预别国的内政,蒋与罗斯福、丘吉尔亦无特别交情,由蒋转达有何方便与好处?”杨天石和汪荣祖两先生此后又分别在媒体上对自己的观点做了进一步的说明。 其实,仔细研读杨天石先生举出的史料,“策动德军倒戈”的说法,除了蒋介石本人在日记中提及外,并无具体事实可以佐证。齐焌在1941年和帝国银行总裁沙赫特及国防部经济厅负责人托马斯接触时,两人明确提出的是希望蒋介石代为向英美传话,而齐焌在1942年被蒋介石派往瑞士后,他发给宋子文及蒋介石的种种信息,大部分是在汇报德军战争动态,德国国内以及德占区民情,在“报告重要事件之进展程度”时,齐焌只表示“求国际合作之友人等工作甚感困难”,“亦有宁与苏俄彻底合作,不愿沦为英美殖民地之可能”等,丝毫没有提及他自己任何“策动倒戈”的具体行动。齐焌的角色似乎更是一个传递情报者。在齐